Menu

News

 

2020-10-19
【活動資訊】11/13、11/14「沒有歷史的人」國際學術研討會
【基本資訊】
名稱:「沒有歷史的人」國際學術研討會
時間:2020年11月13日(五)-14日(六)
地點:成功大學圖書館B1會議廳(成功校區)
主辦單位: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.文學院
活動網頁:https://tsncku.com.tw/
【活動簡介】
湮沒者無須恆黯淡。這裡有群踏實有趣的掘土者,他們是年輕學人、社會運動者、藝術工作者,讓無人知曉的亮光,沒有歷史的人,在2020年,以不樸實低調之姿登場。這會是一場讓您想全程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,誠摯邀請您。
「沒有歷史的人」是成功大學「臺灣學」計畫下的核心議題之一,關注因戰後政治社會情勢變化、學術慣習而被放棄的議題或人,期能回應社會的公義需求,進而開展人文社會研究的另一種實踐路徑。2019年,我們透過「沒有歷史的人」論壇,探討了外省人的白色恐怖、樂生療養院的保存、紅葉少棒的再現、戰死在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之親屬。2020年,我們將以「沒有歷史的人」為主軸,討論在大歷史、國家史、民族史中難以定位之人。包含在現今臺灣,或許就在我們生活周遭,許多因歷史、政治、社會、婚姻等因素而被迫成為沒有身分或處境尷尬的「國境漂泊者」;我們也將討論,戰前曾有一群「殖民者」的「職人」來到臺灣,他們開啟了一些文化產業,卻又神秘地消失在歷史中,他們對往後臺灣的文化、藝術,究竟留下了哪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影響?再者,我們將聚焦大時代的離散經驗,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在分裂時代與世界局勢下移動的人、族群,及其生活變貌,如臺灣「外省人」、香港僑生、日本臺僑、二戰期間被動員的朝鮮及臺灣軍屬等;進而,我們希望從女性行動主體的角度,追索百年來臺灣的女性運動者、政治受難者,了解她們承受的政治暴力創傷與多重受迫經驗。最後我們將探問一個關於「人」與「史」的基本問題。在臺灣,民俗與歷史的關係經常相連,然而「民俗」,究竟是不斷被重塑的傳統?亦或在歷史中屹立不搖的遺產?一直以來經過藝術家、研究者,甚至國家再現的「民」,是什麼「民」?為何「民」?民俗或俗民,該說是沒有歷史,亦或被過度歷史了呢?我們將從信仰、藝術、醫療等角度,再探民俗與歷史的關係。
此外,我們將結合兩個實作計畫,與「人權爭議事件的公眾史實作」課程、「讀劇與演出」課程結合,搭配版畫與書法工作坊、系列人文沙龍講座,於活動期間推出相關展演。
【會議子題】
1.女性政治受難者
2.沒有歷史的職人
3.大分裂時代下的人
4.國境漂泊者
5.消失與紀錄
6.誰的「民」與「俗」?
【合作課程/工作坊】
1.「人權爭議事件的公眾史實作」微課程暨工作坊
2.「讀劇與演出」課程
3.「我與香港」創作暨策展工作坊
【系列活動】
◎展覽
名稱:一筆不勾消(1、樂生;2、臺南與成大白恐;3、我與香港)
期間:2020年11月13日-29日
地點:成功大學圖書館B1藝術走廊
◎人文沙龍講座
第一場:《樂生劫運V2.0》放映座談
講師:平烈浩(導演)
時間:2020年10月31日(六)下午2:30-5:00
地點: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(光復校區)
第二場:沒有歷史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
講師:巫宛蓉、黃淥(青年樂生聯盟成員)
時間:2020年11月20日(五)下午2:00-4:00
地點:成功大學圖書館B1會議廳
報名連結:近期開放
第三場:《我們有雨靴》放映座談
講師:陳耀成(電影導演)
時間:2020年11月21日(六)早上09:00-12:00
地點: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三演講室(光復校區)
報名連結:近期開放
第四場:從白色恐怖轉型正義到對統獨思考的心路歷程
講師:吳俊宏(「成大共產黨案」當事人)
時間:2020年11月21日(六)下午2:00-4:00
地點:成功大學圖書館B1會議廳
報名連結:近期開放
------------
★防疫須知★
※因應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防治,與會者請提前20分鐘至會場報到,入場務必配合:
1.全程配戴醫療用口罩(自備)
2.手部酒精消毒
3.量測體溫,額溫≧37.5度者禁止入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