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News

最新消息

2022-08-26
【校園】「2022臺灣文化的形塑與構成國際學術研討會」邀集海內外學者探討臺灣文化主體性
文/成大歷史系、成大新聞中心 圖/陳意安
 
2022臺灣文化的形塑與構成國際學術研討會
「2022 臺灣文化的形塑與構成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邀請國內外臺灣史學者與會
 
臺灣在歷史長河中,存在多種民族與文化的交匯。為探討臺灣文化主體性的定義與建構,以及如何面對全球文化的參與及影響,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於 8 月 25 日至 27 日舉辦「2022 臺灣文化的形塑與構成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邀請國內外臺灣史學者江樹生、黃富三、許雪姬、IBAN NOKAN伊凡諾幹)、方真真、李文良、陳計堯、簡宏逸和考古學者劉益昌、SASALA TAIBAN(臺邦・撒沙勒),以及來自日本的濱下武志、川島真、大浜郁子,韓國李炯植,以及來自德國 Achim Mittag(閔道安)、法國 Alain Brossat(布洛薩,成大玉山學者)參與盛會,共同交流。
 
 
會議首日由江樹生、黃富三和川島真 3 位國內外學者發表專題演講,之後則採圓桌會議方式進行專題研討,研討主題為「什麼是臺灣文化?臺灣文化的主體性?」以及「世界中的臺灣文化、臺灣文化在世界的角色」,希望能從在地與世界的不同角度,來重新思考何謂「臺灣文化」以至如何「形塑與構成」。
 
李弘祺教授說,研討會的目的是不要總把臺灣當作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學、人類學的研究對象,而是歷史學研究對象
李弘祺教授說,研討會的目的是不要總把臺灣當作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學、人類學的研究對象,而是歷史學研究對象
 
 
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由美國臺僑王敦正先生捐助而起。為了讓國外學者能更認識臺灣,並促進與臺灣學者的交流,以科技業起家的王敦正先生,特別捐助2萬美金,委請旅美國立清華大學(新竹)榮休講座教授、紐約市立大學榮休教授李弘祺老師規劃。李弘祺教授說,研討會的目的是不要總把臺灣當作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學、人類學的研究對象,應該是歷史學研究對象,因此讓國內外學者共聚一堂,探討臺灣文化在歷史中如何形塑和構成的議題,同時促進國際學術交流。
 
陳玉女副校長(左2)說,成大積極地從臺南的歷史甚至成大的校史去建構臺灣歷史認知,此次研討會也是臺灣學很重要的一環
陳玉女副校長(左2)說,成大積極地從臺南的歷史甚至成大的校史去建構臺灣歷史認知,此次研討會也是臺灣學很重要的一環
 
 
成大副校長陳玉女表示感謝王敦正博士的贊助,此次研討會因為疫情關係一次次地延後,很開心看到會議終於展開,加入不同學科觀念來討論臺灣文化的主體是什麼。陳副校長回憶自己從赴日留學時期到現在,逐漸對臺灣主體性有比較清楚輪廓的認知,「成大積極地從臺南的歷史甚至成大的校史去建構臺灣歷史認知,此次研討會也是臺灣學很重要的一環,期待學者的交流能讓大家獲得充實的內容。」
 
13612
成大文學院院長高實玫表示,她從踏溯臺南課程認知臺灣對我們的重要性,也體會這個學門跟我們生活緊密連結在一起
 
 
成大文學院院長高實玫表示,自己以學習的心情參與會議,她從踏溯臺南課程認知臺灣對我們的重要性,也體會這個學門跟我們生活緊密連結在一起。她希望從這個角度鼓勵文學院學生、外系學生以及來成大學中文的學生,期待與會人員在演講中都有豐碩收穫。